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疆兵团建设时期,无数青年有志之士毅然决然驻扎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将青春奉献在大漠戈壁。英雄的名字应该被铭记,军垦老兵们逐渐老去,但他们的故事不会离我们远去,历史永远不会改变。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倾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让那段岁月始终熠熠生辉。
2023年的暑假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在指导老师邓利军的积极组织下,在实践团队队长祁静蕾的积极动员下,我参加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寻访老兵故事,汲取奋进力量”实践团,在阿拉尔市区及周边团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我们的不断走访,去回忆那些过去的故事,去记录那段艰苦的岁月。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非常感谢幸福路街道新苑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向我们介绍和联系辖区内的退伍老兵们。我们团队最终一共采访了十余名老兵和三名年轻退伍军人。采访的对象中,第一位老兵印象最为深刻,在新苑社区的服务大厅里,我们偶遇来办业务的赵士友爷爷,他得知我们是来自塔大的学生,想要采访他,了解过去的历史后,非常热情的带着我们去到他家,给我们展示他未完成了画作和平时学习娱乐的空间画。赵士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五军十五师的退伍老兵,自1969年4月入伍后,去过北疆的伊犁,到过南疆的库车,烧过窑,打过砖坯,盖过地窝子,度过了难忘的五年军旅生活。退伍后的他仍选择扎根在新疆,投身于教育事业,自学考试,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直到退休,仍然坚持画画,获得了很多奖项。
88岁的退伍老兵爷爷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这就是退役军人王金龙爷爷人生的真实写照。王爷爷在1956年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的乌拉斯台农场,是支援新疆的戍边民兵,属于边防的警卫连,主要工作是开荒种树,挖大渠,修水库,修公路,挖地窝子。在王爷爷的叙述中,始终表达着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感谢。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建权叔叔,采访结束后他还向我们团队成员发送了一张他回家后敬军礼的照片,说他特别激动。刘叔叔是一位戍边战士,驻扎在帕米尔高原上,在3700多米的高原上保护祖国的疆土不受一丝一毫的侵犯。戍边战士的工作是辛苦的,在高原上戍边更是艰苦,一次日常的巡逻就需要两天,不仅要面对体力和精神时刻高度集中的困难,还需要面对大风,巨大昼夜温差等恶劣环境的挑战,刘叔叔还向我们展示了被高原上毒辣的阳光晒出的伤疤,令我们震惊不已。
还有大雨天不顾生命危险、救下湍急河流中的老乡,退伍后带着一家人报名来到新疆屯垦戍边的代志明叔叔;年轻时驻守边疆,退伍后成为狱警获得过团队二等功、个人二等功,退休后返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和服务者的郭志贵叔叔;退伍后来到阿拉尔建设服务近三十年的况银华叔叔;告诉我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坚持学习、努力付出的李传民爷爷;还有年轻一辈的退伍军人刘海洋、向海波、刘基明……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是他们退伍老兵的真实写照。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集体荣誉感、团结的重要性、自律坚持、持续学习、能吃苦、不怕困难、不断努力、不求回报、为国家奉献……几乎是每一个采访老兵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语。
7月13日,我们团队还前往一师十六团开展了“寻访老军垦,传承兵团魂”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三位老军垦柳含青、黄定保、寇贵贤向我们讲述了当初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青春岁月,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学习,扎根边疆,接下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建设美好新疆。随后在十六团团委崔书记的带领下,参观学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一营旧址,十六团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是老一辈兵团人生产、生活的地方,讲解员从墙上的时间轴讲起,从珍藏的老物件、旧报纸旧书籍,一物一图一字一文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当年军垦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生动画面。让我们去触摸、去了解几代人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去重温、去感受满怀豪情的支边青年来到戈壁大漠奉献青春、艰苦奋斗,奉献青春力量、铸就新疆蓬勃发展的感人历程。从《毛泽东语录》到“党员学习记录”、从“二八大杠”到“煤油灯”、从“社员分肉册子”到“老旧的病床”……一件件展品、一张张老照片,就像是时光中转站,生动记述着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持续奋斗的初心和使命,这都是兵团前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垮的军垦魂”的真实写照。最后,在老一营旧址内部的办公室中,在我们的见证下,指导老师邓利军与十六团团委崔书记共同签订了双方青年长效发展结对共建协议暨大学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能让我们继续接受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教育和洗礼。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触不仅是军人们的那份责任和忠诚、无私和奉献,更是他们在退休后仍找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和精力,一直在发光发热,没有停息。他们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代表。时间会走远,影像会长存,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帮助我们回忆过去,成为我们未来的参考和指引。我相信,这次采访之旅只是一个开始,还将持续下去,去倾听更多的英雄故事,去记录更多的光辉岁月,去传颂更多的平凡事迹,用他们那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青春,坚定信念、不畏艰苦的精神,饱含热爱、勇往前进的斗志,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砥砺奋行。
上一篇:溯老兵记忆,传红色精神
下一篇:大学生实践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