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日记

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岗上村|河北农业大学学子返家乡感悟收获

更新时间:2025-07-25 18:43:51 编辑:李航 浏览:445
8月7日-8月8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队小分队,前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岗上村,进行调研学习,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小分队的成员,我全程参...

8月7日-8月8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队小分队,前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岗上村,进行调研学习,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小分队的成员,我全程参与了实践活动,这次深入岗上村的实践,让我对乡村治理示范村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乡村有了更深的理解。

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村内治理重要的一环,为岗上村的乡村治理增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从镌刻这忠孝仁义积德行善的功德坊,到记录村里好人好事的功德录;从公示好人好事的光荣榜再到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文化墙;从郑老书记的严于律己,到村民一次又一次的善举,这些都是岗上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体现。我虽然在之前查阅资料时已经了解到岗上村内有着记录村民善行,并编纂成册的传统,但却还是被村史馆内珍藏的一本本功德录震撼。

据村委会人员的讲解,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当时郑老书记亲自用毛笔一字一字记录上去后装订成册。我想,郑老书记所记录的并不只是村民们当下的善行,是对岗上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期望,更是对岗上村未来发展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的殷切盼望。岗上村发展如蜿蜒小路尽头的村史馆一般,历经曲折,最终迎来希望;也好似村委会门前枝繁叶茂的大树,欣欣向荣,繁荣昌盛。944153c8d71d9a12a7c851241548258.jpg

图为实践小分队成员参观文明实践站合影留念。通讯员 焦一泓 供图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岗上村的郑梦辰老书记便是带领村民们跑起来的火车头,无论是将所收钱财充公还是守好公粮吃长芽麦,郑书记都一心为公,也正是领头人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让村内的道德建设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在与村委会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郑老书记的了解。看着村史馆内老书记所题的字,一笔一划尽显文人风骨,清风出袖,亦字亦人。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老书记一直秉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清正廉洁,为村民谋幸福。岗上村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全体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村内走访的过程中,当我亲眼看见村民们自觉将家门前的垃圾扫走,与村民交谈她们骄傲自豪的介绍着自己的家乡并为我们热情指路,每一句家乡话,每一个笑脸,淳朴的民风吹拂着整个村庄,迎接着远方的游人。我亲身体会着道德建设带来的村容村貌的真切变化。

c6d6917a932ab4f104b18f8a11b6e4f.jpg

图为实践小分队参观村史馆,学习郑老书记的事迹。通讯员 焦一泓 供图

在此次实践中,我也看到了传承的力量。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传承,是村民们良好家风的培育建设;传承,是岗上村新一代领导班子对郑老书记治理历年的秉持与发展;传承,是岗上村在发展商业同时不忘农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弘扬。也正是这些传承,成就了现在呈现给石家庄、呈现给河北的岗上村。刻在骨子里的传承是润物细无声的,蕴含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个村民的言行举止中,村内的每个物件也都有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明白此行的最终目的。

一片片农田,一间间商铺,一栋栋居民楼,一棵棵树木……构成了一幅农商和谐、经济与环境相适应的美丽乡村图景,岗上村是北方部分农村的缩影,它为其他乡村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更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百年前,星星之火在中国乡村的辽阔大地形成燎原之势,现如今,我们再次把乡村当作起点,谱写出新的篇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走出去,用脚步丈量每一方土地,用心去感受每一次变化。

(通讯员 李航)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时光依存 红色不老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25 社会实践报告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