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献策,共谋发展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8月22号讯】(通讯员:刘晓金 姚星逸 朱闻汐)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已经结束。基于这两个月我们的走访和调研、学习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宁夏和辽宁还是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 生态环境问题。近些年在政策引导和发展思路的转换下,宁夏和辽宁在生态环境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但是,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共性问题:经济转型升级不快与环境污染减排任务刚性的矛盾(产业支柱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第二产业);环境改善的滞后性与人民对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矛盾。无论如何,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2、 人才流失问题。宁夏和辽宁的年轻人不安于故乡的低收入低消费且发展资源匮乏的经济社会现状,转而奔向高收入高消费的经济发达地区。根据相关文献与实际情况调研,这一代年轻人薪酬期望与职业预期普遍较高,对于发达省市的城市基础环境设施与区域人才政策心生向往。而辽宁省与宁夏省经济增速偏缓,经济活力不足,一些环境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同时也缺少对青年人才的政策鼓励。
3、 产业问题。宁夏和辽宁目前所发展的产业较为传统,缺少新型产业或新的运营模式来更好地推动两省的经济发展。辽宁和宁夏存在着很大的产业结构问题:囿于重工业发展,在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科技方面等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原有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来进行提高。
对于两地的发展,下面是一些建议:
1. 生态保护: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要注重提升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做好导向;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鼓励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 人才引进:通过开展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两省工作和生活。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和薪资待遇、创业支持、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便利的社会福利。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和引进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人才。
3. 产业发展:根据两省的资源禀赋和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可以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
而我们调研的主力产业就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辽宁和宁夏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厚,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前景广阔、潜力无穷。
以上就是我们的理论调研成果。作为学生,在实际行动上我们能为家乡贡献的还很少。但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高家乡知名度的方式间接地拉动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会努力学习,投入到家乡、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当中去。
东南大学青年返乡小队